首页 >> 模块

上海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大幕开启消防泵

文章来源:德立五金网  |  2022-09-22

上海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大幕开启

上海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大幕开启2009-12-01 14:21:10 来源:人民日报分享到:转向第三产业为主导,发展现代服务业紧密围绕经济、金融、 航运、贸易“四个中心”建设逐步展开 同时使第二产业再次升级

度过短暂的秋天,上海比往年提前一个月进入冬季。与低温天气形成对比的,是上海经济结构调整的热度。

11月4日,迪士尼项目获国家批准,将在上海浦东启动建设。有人预言,它将拉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超过千亿元的新的增加值; 10月30日,虹桥商务区管委会正式挂牌。以上海虹桥交通枢纽为核心,这一商务区将成为上海一个新的增长极。

上海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的大幕已经开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不久前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谈到,上海正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上海市委近日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俞正声再次强调:对上海而言,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没有出路。市长韩正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上,也清晰地描述了上海经济结构转型的路径与目标: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

上海大规模的经济转型有两次,15年前的第一次转型目标是为了产业升级,由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工业,转为以IT、汽车、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而这一次转型,则是转向第三产业为主导,发展现代服务业紧密围绕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四个中心”建设逐步展开。

上海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结构,是要通过做强做大服务业来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同时要使第二产业再次升级。将第二产业的发展定位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极力推动9个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并做大第二产业的产前研发端和产后营销端。服务业增加值占上海经济的比重今年预计将达到57%。

为增长寻找新动力,服务经济将唱主角

上海的转型有如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上海大规模的经济转型有两次,一次是15年前,这是第二次。第一次转型的目标是为了产业升级,由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工业,转而成为IT、汽车、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而这一次的转型,则是转向第三产业为主导。应该说,这一次转型比上一次转型跨度更大,也更加深刻。

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长期以来,上海的产业结构以工业为主,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尽管上海曾经提出过“三二一”的产业结构思路,但由于种种原因,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并没有如愿形成,一直保持着二、三产业轮动发展的格局,到2008年底,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依然处于前列。

一场空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上海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服务业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上海经济受到冲击最大、降幅最深的便是工业。上海的工业产出中,有近1/3是出口。受国外订单下降、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国内外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的影响,上海工业总产值连续7个月负增长,成为整体经济下行波动、甚至负增长的直接原因。

在应对危机中,上海一方面努力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同时,更加注重推动服务经济发展。今年1至9月,上海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增长14.1%,金融、信息服务、商贸等产业都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经历了这一场危机的冲击,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特大型城市,资源环境都非常有限,要获得新的增长,必须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韩正说。市委书记俞正声更是一语中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指标,上海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才能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

“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重要的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上海市政府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解释,“这里所说的服务业,特别指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新兴服务业,而不只是一般的服务业。”

2008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上海经济的比重为53.7%,而今年预计占到57%。这一比例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相对较高,但与国际同类城市相比,却相对较低。以香港为例,香港第三产业的占比达到90%以上。以此作为参照,上海第三产业的成长还有巨大空间和潜力,“只要布局合理,第三产业完全有可能成为上海新的增长动力。”

围绕“四个中心”建设,推进现代服务业

按照既定的发展路径,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紧密围绕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四个中心”建设逐步展开。“把上海建设成为‘四个中心’,这是党中央给上海的定位,现在看来,这四个中心中,金融、航运、贸易三个中心本身就是高端服务业。”有专家说。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务院已出台意见,并获得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现在正在大力推进之中。”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屠光绍这样介绍。

上海市政府日前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意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每年提出一个年度实施计划,明确各项工作的推进举措、责任部门,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上海推进金融业发展的速度前所未有。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多个“率先”再次出现:率先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率先启动企业人民币出口退税操作,率先试点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并积极推进股权投资领域的对外开放,率先推进在沪外资银行发行人民币债券,率先启动金融国资国企的改革……今年6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以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不断推进,航运服务业得到大力发展。目前,上海港已成为代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2008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总量达2800万标准箱,居全球第二位,而货物吞吐量连续4年居全球第一位。下一步,上海将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快完善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和现代航运服务业体系,支持航运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和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

以上海虹桥商务区建设为标志,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也正式破题。这一举动引来多方关注。上海清醒地认识到,“四个中心”建设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使命,经济中心是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总括,后面三个中心建设好了,经济中心也就自然建成了,“四个中心”的建设是统一的。据了解,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涵盖整个上海,虹桥商务区只是其中的一个增长极。虹桥商务区是一个功能区,它以虹桥交通枢纽为核心,区内为26.3平方公里,是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重要载体,周边约60平方公里的区域规划为虹桥商务功能拓展区。这一区域的建设已全面启动,将成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集聚区。

做大现代服务业,升级第二产业

推进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上海的第二产业将如何发展?

以上海正在推进的举措看,上海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结构,是希望通过做强做大服务业来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而并不是通过削减、甚至放弃第二产业来突出第三产业的比重。上海不仅不放弃第二产业,而且要使第二产业再次升级。

有学者谈到,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实际上,服务业曲线的快速上升可以和工业比重继续上升并行,而不是要等到工业化完成或达到最高点以后。在这个意义上,服务业是第三产业,但不是“第三次产业”。

上海将第二产业的发展定位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做大第二产业的两端,一个是产前的研发端,一个是产后的营销端。“在制造业U形的微笑曲线中,制造这一环节处于价值的最低端,而研发、营销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上面两端,附加值最高,这就是上海要做的。”

按照这样的思维,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上海极力推动9个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涉及飞机制造、海洋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等领域。根据这样的产业规划,按照培育、重组、提升、淘汰并重的原则,上海制造业战略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

这样的升级与淘汰已在上海各区展开。上海闵行区于今年初开始为产业升级做准备,利用经济低谷期,淘汰一批落后的、高能耗的企业,同时,腾出一大批土地,为新的产业入驻做准备。闵行区区长陈靖介绍,近两年,闵行已关停企业1200家,上半年有36户企业迁走。上海宝山区是国家重要的钢铁制造基地和港口,其产业结构一直偏“重”,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该区将老厂房改成“设计中心”,旧仓库变为“企业总部”,依托二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做强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做大现代服务业。据介绍,今年,被上海列入淘汰的项目达700项左右。

而对传统的第二产业项目,上海坚持做“微笑曲线”的两端,以提升产业的附加值。恒源祥是上海一家传统的纺织业企业,但是,为了降低成本,它将企业的总部和营销总部留在上海,而将生产环节转移到了外地。类似恒源祥的转型,对上海招商引资带来了不小的变化。至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总部、研发总部进入上海,而制造型工厂进入的却越来越少了。

上海经济转型,全国有望受益

每一次的经济调整与转型,都会带来许多挑战。这一次的转型上海是否做好了准备?

有不少专业人士分析,此次的经济转型与上一次相比,社会环境和社会承受能力有了很大的不同,人们对转型的接受度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就业的容量更大,不仅可能给市民带来机会,也可能给全国带来机会。

无论是上海发展第三产业,还是发展先进制造业,上海的经济转型给长三角乃至更广阔的地区都将带来有益的影响,且有些利好已经产生。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最为典型。虽然金融中心建在上海,但是,金融机构来自全国、全世界,这些机构服务的对象不只是上海,也包括全国。今年前10个月,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再融资量创新高,而参与融资的企业遍布全国;作为非上市公司的股权、产权交易平台,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交易量达到891亿元,而其中的异地并购量增加了34%。副市长屠光绍形象地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在上海,又不在上海。”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也是如此。比如上海虹桥商务区,它的建设对长三角地区已经产生影响。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薛全荣谈到,因为飞机、高铁、地铁等多种交通工具汇聚,商务区不仅服务上海,也将有效服务长三角地区,成为整个区域的商务中心和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会对长三角地区的贸易、物流等一系列服务业产生重要反应。“可以说,经济转型将使上海服务全国、服务长江流域、服务长三角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转型对上海产业的影响也将扩散至全国。漕河泾开发区是最早的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已聚有世界各地的企业数千家。上海发展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区内企业也有反响。一家来自台湾的笔记本电脑企业,欲在上海扩张,但又担心成本太高。可是,真要搬离上海,又有些舍不得。得知这一情况,漕河泾开发区总公司副总经理陈青洲给这家企业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在开发区内成立一个地区总部及研发中心,同时将生产制造转移到位于浙江嘉兴的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企业的发展问题,同时也留在了上海,且与上海的产业方向相吻合。重要的是,海宁的招商引资因为漕河泾的产业转移而事半功倍。按照这样的思路,漕河泾开发区内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实施了生产基地的转移,最远的已落户在了湖南。

上一篇:中纪委加大违规国企领导人处罚力度下一篇:前10月工业利润同比下降3.4%

三洋空调售后电话

佛山冲孔

家用汗蒸房品牌

早晨设计

伺服减速机